上個禮拜四中午台大舉辦了一個「樂在學習」的演講
請了張文亮老師來講「科學家的養成」
時間很趕 要講的題目這麼大 還在想老師要用什麼脈絡來講呢?
結果前半個多小時的時間 張教授就先講他從小到大的求學經驗
過程自然是精彩非凡 引得全場滿座的人開懷不已
(不過聽到難過處的時候 我也私自流下幾滴淚水)
或許有人要問 不是要講「科學家的養成」嗎
沒錯 張文亮老師本身就是一個極博學的科學家
除了他本業的生物環境工程之外 舉凡歷史、經濟、藝術的學科 老師都有涉獵這不就是一個良好科學家的典範嗎?那些只會在實驗室裡操弄變項 以論文發表數當作科學素養的科學家們(尤其是心理學家們)
你們要好好思想
不過最後還是回到正題 老師以法拉第的例子來講科學家的養成
(只不過 到我有事先走前 老師一直在講法拉第的戀愛史XD)
雖然沒得完整聽完這場演講 經我去信詢問之後 校方同意會把演講實況上網
到時候我在PO出網址 歡迎大家同享
-----
研究遇到瓶頸 就會胡思亂想 最近在想的就是「到底什麼是科學研究」
連老師過去就曾這樣批評 「
心理學家所建構出來的理論 在臨床上完全沒有辦法使用來幫助人」 這是他自己親身的體驗 自己女兒需要幫助的時候 卻沒有一個心理學理論可以派的上用場
前幾個禮拜 老師也說「
有些心理學家一輩子就在做他自己小小一塊 操弄變項 發表論文 卻連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所做出來的現象是真的還是假的」
我自己也越來越覺得 如果心理學家的心理學理論越來越鑽牛角尖
只看到自己的題目 不願意突破現有架構 回到人本身為出發點來思考
那心理學真的永遠仍是無法突破現狀:不被別的領域認同 沒有影響力
「forntal cortex之前不歸我管」、「這個部分是其他實驗室的題目」
這是多麼令人感到難過的話
081014 update
關於這場演講的講稿請見http://ctld.ntu.edu.tw/epaper/?p=311
演講錄影
請見 http://0rz.tw/d24YM---
God Loves You.
ChunMin Chou,Dep of Psychology,National Taiwan Un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