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英文接觸不算短的時候,英文閱讀最討厭的地方幾乎大家的共識是:繁雜多變的子句。
而且似乎越是所謂的文學名家,所使用的子句就越複雜。於是東一個名詞子句、西一個形容詞子句,常常讀到最後每一個字都看的懂,但整體意思就是霧沙沙。
旋元佑老師的文法書裡滿強調一個東西叫「子句減化」,雖然有助於釐清思緒,但每一次在哪裡減化子句,有時候還被這些枝微末節弄到頭昏,總不如來瞭解到底歪國人的寫作方式。
之前不知道在哪裡看到有這樣的說法:中文像竹竿、英文像葡萄。
去查了一下資料果然找到了。
英語畢業論文寫作典型錯誤分析 BY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外國語學院張萍
中英文的最大區別是,中文句子講究意合(paratactic),而英文句子講究形合(hypotactic)。
漢語的漢語的句子結構是“竹節式”,按照思維結構的先後順序和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將句子內容逐一羅列出來,猶如竹竿,一節連著一節。
因此,漢語中常出現用多個逗號連接的句子。 下面的例句明顯受漢語“竹節式”句子結構的影響
Daisy is beautiful and charming, but also fickle,shallow, bored and sardonic, she is also a careless person, she always smashes things up and then retreats afterwards.
而英語句子是“葡萄串”式的結構,用主語—謂語的框架表達主要意思,次要的意思或修飾成分則用從屬關係、修飾關係附著在主語—謂語主幹上。
因而英語中多使用主從複合句、不定式短語、分詞短語作修飾語的表達形式。上面例句可通過斷句、使用主從複合句來加以改進
Daisy is beautiful and charming, but fickle,shallow, bored and sardonic.
She is also a careless person, who always smashes things up and then retreats afterwards.
簡單來說,中文表達就是一根腸子通到底,前後呼應、行雲流水;
英文寫作則是在最基本的主詞--動詞的形式上加了許多裝飾品,叮叮噹噹響。
知道了這個中英文語言邏輯上的差異以後,有助於華人讀英文的能力。
當我們沿用中文的思考讀英文,習慣把每個字的意思串連在一起,中間的修飾子句就很容易混淆我們的概念,看到後面就忘了前面。
之後讀英文倒也不用在哪裡子句減化來減化去找出主詞動詞,只要想像每個子句(who,that,what開頭)像一個圓圈(或葡萄)圍繞著前一個詞作分散式的連結,也就是在心中建立葡萄串樣子的句子,就不會被子句打斷思考,較容易抓到核心概念。
我稱之為「葡萄原則」,恰巧與部落格標題相同XDD,是不是又更好記了呢。
目前我試了幾次,雖然還不熟練,但確實比較不容易混淆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神愛世人,甚至把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
ChunMin Chou,Dep of Psychology,National Taiwan Uni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你的留言,歡迎常常留下意見或討論。
記得回到部落格首頁看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