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

海嘯/Tsunami/津波成因圖解~~BBC是台灣媒體的目標

米果的文章: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引起一些討論,
最多的爭辯點還是媒體素質。

「大家在罵台灣媒體很爛,但能有什麼實際作為?因為媒體還是看市場的喜好來決定他們報導的方向。」

我不是新聞媒體專門人員,但我想到看過的一本書中的一句話:社會的進步靠政府、媒體、人民三方面。
這句話也滿適合在評論媒體。

政府要有合理、透明的運作,有法治精神制訂良好的(媒體)遊戲規則;
媒體能夠守住良知道德底線,追求最大的言論自由;
人民則靠教育提高公民意識,淘汰不良媒體。

透過三方面的努力,整個媒體社會才有辦法進步。
只靠一小部分人的宣傳,真的是牛步前進。

政策面、媒體面我沒有權柄管轄,只能就人民媒體素養教育面推動。
目前我用的方法就是宣傳好的媒體!
家中沒有電視,我多半觀看網路新聞,
之前介紹過:台灣醒報~~混亂世代中值得推薦的媒體
但只要具備一點點英文基礎,我非常推薦BBC。

 new frontpage
這是BBC新聞的首頁:http://www.bbc.co.uk/news/,現在全部都是日本震災的消息,也都有影片、新聞現場直播可以看。

擔心英文不好,沒關係阿,看看標題文字,內文完全可以無視,知道最新消息、知道別人在關心什麼就好了(看大標題,目前核電廠的危機指數越來越高了!)
點點圖片、影片,看圖說故事也沒什麼關係。

當然,想要順便學一點英文,現在網路即時字典這麼多,甚至滑鼠指到某一個字,就會有發音和解釋,這麼多方便的工具,都幫助我們克服英文的難關。

Japan earthquake report

新聞首頁可以點到一個Quake: Special report,裡面內容就更翔實了。
一樣有很多照片、影片、地圖可看可點。
就算採用隨便看看點點,一不小心點到中間Maps and guides那四張圖片,提供給你的資訊有:

power plant

1.福島核電廠的空照圖,順便還把反應爐的圖解秀給你看,告訴你到底反應爐的事故成因。

time line

2. 福島核電廠的時間點變化。
報導核電廠要花2個篇幅,因為英國人跟我們一樣最關心的還是核能帶來的世界性問題。

before after

3.海嘯前後同一地點的空照比較圖。我看了之後大吃一驚,海嘯的破壞力讓我目瞪口呆。
(這種資訊平常要看還不知道去哪裡找呢)

tsunami

4.海嘯成因動畫圖解。
BBC不只新聞,還有龐大的科學教育、英文教育、商業、科技等數不清的分支。出現海嘯馬上給你海嘯的成因動畫圖解、出現地震也附一個史上傷亡前10、仙台背景、駐地記者報導等等等。
你想知道的資訊、你意外發現的資訊,幾乎都可以找的到。
對BBC來說,「順手剛好」而已。

 

這篇文章好像變成我在幫BBC作廣告,
我真的在幫BBC廣告阿XD
但BBC是英國政府出資的媒體,所以他也不需要我的廣告就可以生存。
因此相較起來,我比較不喜歡去CNN的原因就是CNN過於商業化,廣告飛來飛去干擾很擾人阿。

BBC也有中文網,但相較起來豐富度和水準都差了一截。

總之,回到正題。
要提升社會媒體素質,人民可以從選擇好媒體做起,
而最好的媒體,我認為非BBC莫屬了。

 

盼望上帝幫助台灣。

 

20110319 update

3.16聯合報的名人堂的文章:楊照:聽不懂日語都寧可看NHK,
點出了台灣媒體的一個現象:太少的事實、太多的個人情緒。

台灣也有不錯的媒體(例如:公視)、日本新聞也有被人詬病的情況。每個國家一定也是有好有壞的個案。

只是台灣媒體普遍的呈現非常不專業的新聞素養時,最基本的「清楚、可信的事實」都沒有辦法提供時,但台灣的媒體就非常值得讓人憂心了。

------------------------------
三月十一日下午,日本發生大地震後,台灣的氣象局發布了海嘯警報,預計海嘯會在五點半到六點之間影響台灣。那是下午兩點鐘左右的事,接著氣象局又發布了更精確的預估,海嘯抵達台灣東岸的時間,應該在下午五點四十七分。

五點鐘,所有電視新聞台都擺出了大陣仗,密集報導地震與海嘯的消息。動員好幾個主播在攝影棚裡,每個人都用激動的語氣大聲講話,強調情勢的緊張,不斷提醒五點四十七分這個關鍵時間,然而畫面上的時鐘跳到五點四十七分了,電視上竟然沒有東海岸的畫面,勉強用東北海岸的連線鏡頭敷衍著,海面上沒有任何異樣狀況,連線記者卻一定要睜眼說瞎話:「這裡的海浪也明顯升高了」,更誇張的,明明已經過了五點四十七分,主播竟然繼續強調:「五點四十七分海嘯即將抵達花蓮」。

整段新聞最大的特色,就是從頭到尾都是嘶吼的話語聲,都是刻意裝做出來的情緒,沒有畫面,沒有事實,也沒有資訊。那麼大的新聞,那麼大的動員,也有幾個小時可以準備了,為什麼新聞台給不出畫面、事實和資訊呢?一項關鍵因素是:他們已經太習慣用激動口氣製造氣氛來做緊急新聞,這樣做新聞比去積極準備事實、提供資訊,要來得方便、容易多了。

也可以倒過來看,台灣的電視新聞之所以充滿硬是去製造撐出來的激動情緒,正就因為新聞的基本功太差了,沒有真正的內容報導,就養成了這樣虛張聲勢的習慣。沒有能力及時調度花蓮、台東的記者,來不及將SNG車開到花蓮、台東,也沒有能力快速整理與地震、海嘯有關的地理科學事實,更沒有辦法提供大家如何正確應對海嘯的資訊,所有這些重要的東西,都付諸闕如,於是就只能扯著喉嚨講話了。

在話語上與文字上,持續扯著喉嚨喊。到了第二天早上,有新聞台用大標題打著:「日股狂跌」。往下看新聞內容,日股跌了百分之一點多,唉,這樣的幅度算「狂跌」的話,那麼台灣股市一年恐怕有一百天在「狂跌」了吧?用點常識腦袋想就會理解,那是日本股市星期五的收盤數字,地震發生在日本下午時間,一時情況不明,股市不會立即反應的。

星期五的日本股市沒有「狂跌」的事實,「狂跌」的標題純粹是新聞台編輯糊弄出來的,緣由於另一個長期養成的習慣——報導災難新聞時,不管事實是什麼,將情況描寫得愈悽慘愈有收視吸引力。那一整天,報導到日本地震,「慘」字在畫面上到處橫飛,順道就將根本還來不及反應地震狀況的股市行情,一併也「狂跌」了。

在這幾天中,台灣有不少人改將電視頻道轉到日本NHK,赫然發現:就算聽不懂日語、看不懂日文,都能夠從NHK的報導中,得到比看台灣電視新聞更豐富的收穫。

那裡沒有大呼小叫,沒有誇張的標題,甚至沒有出現任何「深入現場」的記者身影。有的是第一時間的餘震紀錄,各種避難訊息,來自不同地方的災情畫面,上頭一定標示了拍攝的時間地點。我們安心地接收清楚、可信的事實,呈現的事實不足以回答我們所有的問題(例如核電廠反應爐的狀況),但事實就是事實,中間不會摻雜情緒扭曲。

那麼多新聞台,但碰到天大的事,卻沒有一台能夠讓人信賴,如此狀況真是悲哀啊!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
惟有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神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
ChunMin Chou,Dep of Psychology,National Taiwan Univ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謝謝你的留言,歡迎常常留下意見或討論。
記得回到部落格首頁看更多文章!